要严格守纪,解决好不到位的问题,做到守规矩、知敬畏、明底线,管好自己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守好家庭,以自身正、自身硬确保身边清、身边净。
从门类看,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.5%。其中:短期贷款331.48亿元,增长8.5%;中长期贷款1091.25亿元,增长8.4%;固定资产贷款余额608.01亿元,增长8.4%。
[石宣] 责任编辑:钱秀英 编辑:段绍飞。全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376元,增长13.3%。畜牧业平稳发展,猪、牛、羊、禽肉类总产量10.33万吨,其中,猪肉产量8.55万吨,牛肉产量0.90万吨,羊肉产量0.29万吨,禽肉、禽蛋产量0.57万吨、0.22万吨。3月末,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505.68亿元,同比增长16.1%。我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及市委、市政府工作要求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,着力转方式、调结构、提质量、增效益,全面推动经济稳进提质。
生猪出栏100.24万头,生猪存栏270.04万头。居民收入稳定增长,农村收入快于城镇。工程涉及沿河乡镇的村庄、农田,保护人口24.89万人,保护农田14.55万亩。
目前,工程进展顺利,可以按期交付。2021年,共设置51个监测断面。目前,保山已经形成了市区共治、各级各职能部门齐抓、全社会参与的九龙治水新局面党委、政府主抓,扛牢主体责任。2021年以来,累计巡河23117次,排查交办问题728个,已整改落实721个。
隆阳区严格落实属地责任,常态化、长效化开展东河流域污染治理综合执法,确保东河长治久清。目前,已累计开展监管执法1023家次,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5件,罚款1450万元。
隆阳区印发《隆阳区东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实施方案》,全面拉开持续开展东河卫士志愿服务活动、村庄清洁行动、冬春修水利大会战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序幕。按照属地管理原则,将2024年1月6日至3月底为清理整治阶段,制定整治计划,对辖区内所有的河流、村庄开展全面整治,做到一月一小扫、一年一大扫。环保、市场监管、综合执法等执法单位按照谁审批、谁监管的原则,成立专项执法队伍。市区两级坚持每年开展东河卫士志愿服务活动和冬春修水利大会战,逐步形成自己的河道自己管护的群众参与模式。
从北庙水库人工湖拦水坝开始,鱼洞寺为终点,全长30公里。2022年,新增二级支流沿线永昌、九隆、兰城三个街道和金鸡、瓦渡两个乡镇20个水质溯源监测断面,共71个断面开展水质监测。通过六看六查一督办工作法,将河长工作重点从日常巡河转移到问题发现和解决上来。制定了《保山东河坝区段空间管控规划》,按照拆除、减量、限制、管控原则,对东河坝区段及东河两侧0200米范围、一级支流、汇入东河的重要水源地及水域实行分类分区分段管控,逐步消除乱建乱占问题。
切实压实河长制责任,调整充实东河流域四级河长174人,进一步明确各责任单位工作职责及各级河长工作方法。市区107家单位和部门干部5653余人以及乡村两级干部和群众4500余人,共计1万余人对东河段(板桥中和闸至妻贤桥段)1.8公里、西庄河1.1公里开展河道清淤疏浚工作,对西庄小学以北、磨章桥以南222亩区域村庄范围内,开展村庄及居家环境卫生整治行动。
市生态环境局紧盯涉水环境问题,强化东河流域排污企业监管,严肃查处水环境违法行为,督促企业切实做到依法达标排放,并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,配合不具备处罚权的单位,对违法主体进行处罚。现在,淤泥清除了,河水清了,岸上还种上了树和花草。
共排查餐饮户9838家(次),立行立改563次,限期整改153次,责令闭店80家;排查洗车场625户,立行立改33户,限期整改2户,暂停营业23户。单位示范,将单位办公区、住宿区改造工作与单位挂钩,市、区各单位成为第一责任人。河道整治是个系统工程,需要水利、环保、住建等多个部门的协作。东河干支流沿线2513个排放口得到分类整治,并建立了常态化监管机制。通过广泛宣传,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其中,营造全民爱河、护河的良好氛围;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活动,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、教育和引导力度,保障东河流域整治工作取得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的成效。群众参与,变要我治为我要治。
延伸治理,实现水畅岸绿与此同时,保山开始了对东河流域的延伸治理。持续加强东河干支流水质监测和数据研判,结合水质变化情况,逐年制定水质监测方案,开展一月一监测,为东河治理提供科学数据支持。
自己有事没事,总喜欢来施工现场看看热闹。依托水质监测倒逼溯源排查,加强排口整治及监管。
记者在沿岸走访中,真切体会到,东河治理不但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了东河流域防洪、排涝、灌溉、景观、生态等功能,还创造了舒适宜人的亲水环境。工程设计防洪标准为,北庙湖至双桥段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;双桥至大栗树高速路大桥段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;大栗树高速路大桥段至鱼洞寺段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。
2024年1月5日,保山市再次掀起冬春修水利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会。保山将东河治理工作作为检验干部立场、品质、能力、意志的试金石,在东河治理工作中切实推进作风革命、效能革命,建立了一周一调度、一月一督查、一月一通报三项工作机制,明确了先城市后农村,先干管后支管的工作思路,有效解决遍地开花成果不够明显的问题。通过媒体在全社会加大宣传,加强舆论引导,将东河保护纳入村规民约、居民公约,动员全社会参与、支持、监督,营造了共管、共治、共享的浓厚氛围。为持续巩固好东河的综合治理成效,保山市推出了常管长治之策。
实施东河流域河道治理项目,清除了河床内的垃圾、杂草、污染物等,清除了河岸上侵占河道的乱堆、乱建、乱占、乱采等四乱,清理了生产生活垃圾、枯枝烂木等。日前,记者来到隆阳区汉庄镇的东河渡槽头,只见84岁的退休老教师杨德良正背着手,专注地看着工人支砌河岸的网格梁护坡。
对河道的治理工程于2022年6月开工,主要通过对东河干流修复破损河堤、加深拓宽行洪断面,治理措施为格宾石笼护脚、雷诺护坡至正常水位、网格梁植草护坡等。看着家门口的河水一天天变清,我扎实高兴呢。
责任编辑:钱秀英 编辑:段绍飞。从一开始,我们就得到了各个部门和当地群众的全力支持。
目前,78774户农户自筹资金对户内厕所、厨房、洗衣、洗澡排水进行集中收集转输。2024年1月7日,召开的市委全会提出:巩固提升东河治理成效,推动东河之治转向东河之美。眼下,保山市正持续打好东河流域污水治理这场持久战,努力巩固好从东河之治到东河之美的成果,将东河打造成中国高原盆地生态治理典范标杆,真正让广大群众生活在良好环境、优美生态中,让蓝天碧水成为保山的新常态。隆阳区环保局负责人告诉记者。
社会共治,河湖终得安澜保山充分意识到,保护母亲河需要形成全社会的共识,汇聚全社会的力量。东河之美,已经悄悄地呈现在沿岸居民的眼前完善监管,扎牢常管护栏保山制定和完善了东河治理的长效管护机制,包括推进东河两岸24个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管控,严格排口审批设置,实行市、区部门及领导干部挂钩东河干支流、乡镇(街道)领导包村包组、干部包组包户制度等。
执法部门持续加大东河流域综合执法力度密度,坚持专项执法与日常检查结合,严格监管执法形成震慑。到2023年底,工程已完成岸坡开挖25.52公里,土方开挖16.86万立方米,围堰施工10.92公里,木桩支护14.85公里,铺设格宾石笼4.02公里,雷诺护垫10.2公里,网格梁护坡支砌3.5公里。
2023年,结合水质变化情况进行重新调整,减少已连续脱劣、二级支流溯源监测等41个断面,新增2个治污过程中发现的关注断面,共对32个断面开展水质监测。209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,对552个办公区和260个住宿区进行院内雨污分流改造,形成示范带动效应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